数字水泥网获悉,近日,福建省主管部门发布通知,要求暂停2022年度福建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工作,其目的是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支持水泥企业稳生产、多生产、增效益。
“多生产、增效益”若放在二十年前,逻辑和思路是对的。但在当下,多生产不仅无法增效益,而且很有可能会让本地水泥企业深陷亏损泥潭。
2015年以来,南方地区水泥企业为什么也要错峰生产?
因为需求没有增长,全局性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企业出现亏损。通过错峰生产可以有效缓解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事实也证明,近些年水泥行业企业实现稳增长,错峰生产功不可没。
福建省原水泥错峰生产时间安排在春节雨季和酷暑伏天期间,每条生产线错峰生产时间不少于65天。从时间安排上属于需求淡季,剔除生产线每年的正常检修35-40天,实际错峰生产时间只有25-30天。
然而,正是这一个月的淡季错峰生产,可以缓解市场供给压力,为水泥企业稳定效益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前,国内疫情多发,经济循环畅通遇到制约,对水泥需求产生较大的冲击,下游需求一片萧条,此时暂停错峰生产,只支持水泥企业稳生产、多生产,无异于抱薪救火。我们试着推演,福建本地市场需求在7-8成水平,生产线全部满负荷生产后,市场必然出现严重供大于求,企业为了增加销量,只有价格手段,即使价格不断下调,下游需求仍然难以消化,企业最终将会面临库满停产,同时或将出现亏损困境。
当然,福建部分本地水泥企业会选择加大向外围输出,毕竟周边地区广东、江西和浙江的市场需求、价格略好于本地。试想,面对今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以上三省正在着力推动行业自律,延长错峰生产,维护企业和行业稳定运行,如果福建产能全开,进行低价向外冲击,其主导和龙头企业又岂会坐以待毙,自然是奋起反击,引发价格战。
纵观过往,只有长三角和珠三角水泥市场表现向好,福建才会好;反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表现差,福建只会更差。这是由地理位置、资源禀赋、运输先天条件所决定的,毋庸置疑。
以上种种只是情景假设,暂停错峰生产已是既定事实,但生产权还是在水泥企业自己手中,相信企业会根据市场形势,做出正确的决断。
福建水泥价格现已是华东地区的洼地,一季度多数企业出现亏损,如此下去,今年福建水泥行业效益形势严峻,并会拖累周边包括浙江、广东、江西水泥行业效益,损害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些或许不在当地政府考虑范畴,但同为行业的福建水泥人却要深思。
来源:数字水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