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工业大省,山东五年来持续“瘦身”,累计淘汰水泥落后产能5044万吨、炼铁427.4万吨、炼钢883万吨、焦炭410万吨,超额完成淘汰任务。
同时,妥善安置职工成为山东去产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2016年至2020年,列入山东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计划的企业共122家,需分流安置职工192930人。
据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山东省化解产能过剩企业已分流安置职工41861人,完成全年计划93.3%。
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房波介绍,山东在削减落后产能的同时,依法处理职工劳动关系,提供岗位对接、用工推荐、政策咨询、职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做好分流职工再就业服务工作。
山东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收入均居中国前列,其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列中国第三。该省正努力摆脱布局分散、集聚度低、中低端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的生产方式。
山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信日前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是国家指定的淘汰落后产能五大行业,山东又主动将炼油、轮胎、化工、煤炭四个行业纳入行列中。下一步,山东还将继续按照环保倒逼、分类施策的思路,采取“一企一策”“五个一批”等方式,化解“5+4”个行业的过剩产能。
山东大学经济学教授李铁岗表示,山东在钢铁、水泥、煤炭等方面去产能的决心大、执行力强,建议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应有新兴产业经济力量的补充,否则会影响经济增速、造成新的社会成本、资源浪费,分流安置职工也会存在难度和限制。
同时,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认为,中国各地去产能情况差异大,各地应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每个地区都把自己的优势产业做好,全国的产业结构自然就合理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