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温斯顿咨询集团(OneStoneConsultingS.L.)近日发布的调研报告称,2015年世界各国、各地区已有水泥产能为60亿吨,水泥产量(需求)为41亿吨,产能利用率为68.3%。2001~2015年,全球总平均水泥产能利用率大多数处在70%~80%,仅2012年和2015年降为68%。2016~2020年,世界水泥市场将会如何变化发展值得关注。本文将对我国水泥产能国际化合作的市场现状及其近中期预测进行调研述评,供我国水泥界参考。
1.世界水泥主要生产厂商的产能发展概况
根据温斯顿2014/2015年的数据,除中国大陆外,国际前20家水泥生产集团(公司)的总产能为13.74亿吨,占国际总额25亿吨的55%。产量位于前三甲的水泥集团,国际市场上有法国瑞士的拉法基-豪瑞(LH)、德国的海德堡(HC)和墨西哥的西麦克斯(Cemex);中国市场前三甲为中国建材、安徽海螺和中国中材(中国建材与中国中材已于2016年8月26日合并重组为中国建材集团)。
1.1拉法基-豪瑞集团(LH)
LH集团2015年刚完成合并重组,在全球约60个国家拥有水泥厂和粉磨站239家,水泥产能3.74亿吨,产能主要分布为:印度6820万吨,中国3780万吨,美国2590万吨,印尼1520万吨,墨西哥1229万吨,俄罗斯1060万吨,阿尔及利亚1060万吨,法国1020万吨,马来西亚1010万吨;其在不同区域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北美67.5%,拉美70.6%,欧洲54.1%,非洲和中东69.3%,亚太76.1%;其水泥产量总计2.557亿吨,总平均产能利用率68.4%;在60个国家中,其产能利用率≥70%的有32个国家,介于60%~69%的有12个国家,介于50%~59%的有6个国家,低于50%的有10个国家。总的来看,LH集团在世界各区域的产能利用率都不高,新增产能的意愿不大。有些水泥厂的装备已显陈旧,技术改造,升级换代的项目可能较多。有些相对较老旧的水泥厂可能会转让出售或关门停产被淘汰。近年来,LH最有可能投资建新生产线的是在美国,因为美国的这种需求正在上升,LH在美国也拥有诸多业绩和享有较好的声誉。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成套水泥装备供应商和EPC工程总承包集团已经与LH集团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借此我国可以再次尝试挺进美国市场。这是我国进入国际高端(顶级)市场的机遇,也是我国水泥工业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做大做强必须闯过的一道关口。所以,我国应该下意识地对美国的州政府及各有关方面(部门)提前做好相应的铺垫工作。
1.2海德堡水泥(HeidelbergCement)和意大利水泥集团(Italcementi)
海德堡HC在28个国家有85家独资水泥厂,总产能1.227亿吨。其主要产能分布为:印尼2050万吨,德国1100万吨,美国1030万吨,英国630万吨,罗马尼亚620万吨,波兰600万吨,印度560万吨,俄罗斯510万吨。另外在6个国家还有16家合资水泥厂,其总产能为1650万吨,其中最大的两家合资企业,一家在中国,产能740万吨,另一家在土耳其,产能380万吨.。HC集团的总产能为1.29亿吨,水泥和熟料总产量为9280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72%。其在不同区域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北美95.3%,亚太81%,非洲和中东73.3%,西欧与北欧66.3%,东欧和中亚58.5%。
意大利水泥集团在17个国家有42家水泥厂和15家粉磨站,水泥产能6000万吨,还有710万吨水泥产能的合资企业。其主要产能分布为:欧洲32厂2200万吨,北美和中东10厂1700万吨。2015年水泥和熟料销售4340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71.8%。各地区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亚洲77.1%,北非和中东74.7%,欧洲68.2%,北美65.7%。
海德堡和意大利水泥集团的合并重组已趋于尾声,2016年内将完成全部程序,2017年将产生又一家大型国际水泥集团。目前,海德堡和意大利水泥集团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为13.6%,仅列于LH的18.75%,占第二位。我国水泥集团通过与海德堡集团的合作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同样不失是另一条可以尝试的途径,其成功率可能不逊于和LH集团的合作。
此外,例如墨西哥Cemex、意大利BuzziUnicem、巴西Votorantim、希腊Titan、爱尔兰CRH等国际知名的水泥集团也可能会对我国进入国际高端市场有所帮助,应予以关注,兹不赘述。
2.世界主要水泥生产国家(地区)概况
2.1美国
美国的水泥消费量随着其经济发展变化的上行或下行具有紧密的同步性。1998~2005年是上行期,水泥消费由9800万吨上升到1.22亿吨,之后因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水泥消费量猛跌到2009年的6840万吨,跌幅高达44%;2012年上升到7560万吨,经济形势有所回升,2015年达到8900万吨。据美国波特兰水泥协会PCA预测,2020年很可能恢复到2004年的水平,达1.13亿吨。在经济危机的2008~2011年间,美国乘水泥需求锐降,产能利用率曾降到60%左右之机,随即逐步地淘汰了近1300万吨产能的落后水泥生产线约30条,主要是一些湿法厂、半干法厂和1500tpd以下的SP窑生产线,占当时其水泥总产能的15%。2013年其产能利用率就回复到了72.3%。在市场经济法则下,无需政府操心,其淘汰落后产能之及时和“神”速,与我国现今还在“去产能”的艰难历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值得我国思考研究,也可能是他们那些生产线太落后了,早就该淘汰之故吧。
2015年美国有22家水泥公司,92家水泥厂,134台水泥窑,12个粉磨站,熟料产能9800万吨,水泥产能1.15亿吨。在22家水泥公司中有12家纯属外资企业,占全美水泥总产能的76%。对于新建或改扩建的水泥项目,美国州政府主要管环保和矿山与厂区土地的审批,其他经济范畴的决定完全由投资方自主决策。
在经济危机谷底的2010年,美国熟料产能利用率曾下降到60.9%,而在2005年的高峰期却曾高达93.3%。这表明,其实产能利用率是一个弹性很大的指标,利用率的高低只反映水泥的供需平衡关系和水泥价格,应该与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没有直接关系。所谓产能利用率太低,水泥供过于求就会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其决定性的根源看来还是企业素质及其商业道德问题。
2015年美国消费水泥8900万吨,其中进口水泥1116万吨,熟料产能利用率为77.3%,水泥的是75%。如果2020年水泥需求达1.13亿吨,在沿袭每年进口1000多万吨水泥和继续淘汰若干落后产能的情况下,显然存在约1000万~1200万吨的产能缺口,须通过新建和改扩建水泥项目来补缺。这正是几家世界一流水泥成套装备供应商特别关注的重大商机。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显露水泥产能趋于供需平衡的节点上,我国要抓住的不仅是这一商机,更重要的是要拿到跻身国际高端市场的通行证。这次一定要力争取成功挺进美国市场!
2.2 印度尼西亚
2013年底,印尼有7家水泥公司,水泥产能6800万吨。到2015年水泥厂家增加到13家,产能达8820万吨,这是设计产能,而实际的生产能力大概仅有7000万吨。Semen Indonesia是印尼领先的水泥公司。因有些新项目的陆续投产,2016年底设计水泥产能将达9770万吨,实际产能约7550万吨。由于众多新水泥公司的相继成立,短期内突然涌入了许多新业主,新老业主都宣称要新建不少水泥厂,信息较混乱。印尼水泥协会最新发布的历年水泥销售量是:2011年4800万吨,同比增长+17.7%;2012年5500万吨,+14.5%;2013年5800万吨,+5.5%;2014年5990万吨,+3.3%;2015年6100万吨,+1.8%;2016年预计6400万吨,+7.7%。预计在今后的3~5年内,水泥需求将以5%~6%速度增长,那么到2020年将达8000万吨。实际上是否有这么乐观尚待观察。历年来,印尼水泥产能利用率是:2011年90%,2012年92.6%,2013年86.5%,2014年84%,2015年69.2%。利用率的这种急降是一个警示,新增产能太多太快,新来的业主良莠不齐,市场秩序不够规范,产能是否趋于饱和,我国对其新增产能的投资应该谨慎。
印尼是一个由世界上最大的群岛组成的国家,号称千岛之国,疆域宽达5000多公里,海岸阻隔,交通不便,物流不畅,运输成本高。因此投资水泥项目时要特别研究考察所有原材燃料和成品进出厂的全部物流情况,装卸运输设施、运距、路况和水道;等等。这些因素都将对水泥生产经营成本具有重大影响,必须高度注意。
我国海螺集团在南加里曼丹投资的2x3200tpd生产线相继投产后,我们自己感觉效果良好。然而也有当地媒体发表评论称,因该厂水泥售价低于市价,担心会把中国式的“价格战”引入印尼,危及其整个水泥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这种论调虽不正确,但也提醒我国所有“走出去”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面对这种负面宣传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从长计议,正确处理好与当地政府、企业和民间的各种关系,审慎认真妥善处置,防患于未然。
2.3越南
2005年越南水泥产量为3000万吨,2010年上升为5000万吨,并开始由水泥进口转为出口。2015年水泥产能8500万吨,产量达6600万吨,其中出口1600万吨,成为居伊朗之后的世界第二位水泥出口国,产能利用率为77%。按照国内需求计算,其水泥产能已经过剩,利用率已低于60%。为了出口水泥赚取外汇(水泥和熟料的均价为每吨40多元),其大量建新水泥厂的热度两年前仍未降温。曾计划预测其2020年的水泥需求将达9300万~9500万吨,2030年为1.13亿~1.15亿吨。现在似乎发觉这个计划有冒进之嫌,须校正修订。但是有些项目已经启动,看来将要付出一些代价。再说,靠出口廉价水泥来拉动经济发展也非长久之计,最终的得失如何,似乎尚待慎重权衡。另外,越南水泥工业非常分散,大都是近10年来涌入的新业主,水泥公司多达65家,投产的水泥窑76台,平均每家产能仅100多万吨,各自为政。2016年上半年虽然新建了两座250万吨级的水泥厂,但至今仍缺乏领头的企业,市场秩序有待规范与完善。因此,对越南的水泥项目投资我国应该多加慎重审核。
2.4泰国
在东南亚泰国是水泥生产历史较早,技术装备水平较高,水泥公司治理正规,产能集中度高的国家。全国有8家水泥公司,13座水泥厂,产能5640万吨,领头的是 Siam Cement Co. 产能2330万吨。2015年全国水泥产量3550万吨,其中水泥和熟料出口各400万吨,平均离岸价60美元每吨,2012年出口量达1147万吨,后因越南的竞争而有所下降。泰国是传统的水泥出口国,享有较好的品牌声誉。预计今后3~5年内,水泥需求和产能约有每年3%的增长,产能利用率将维持在现在的63%左右不变。看来泰国水泥工业比较平稳,市场成熟规范,如果有适合的项目我国可以酌情参与竞争,风险较小。
2.5俄罗斯
俄罗斯是一个传统的水泥生产大国,但因水泥工业现代化的进程较滞缓,至今还有一些湿法窑存在,在其水泥总产能中仍占有15%左右,其余均为近10年来新建和改扩建的PC窑生产线。2010年其水泥产能、产量及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710万吨、5040万吨、65.4%,2011年为8510万吨、5620万吨、66.0%,2012年为9440万吨、6170万吨、65.1%,2013年为9630万吨、6650万吨、69.2%,2014年为10300万吨、6870万吨、66.7%,2015年为10100万吨、6130万吨、62%。如果在其水泥产能中扣除约15%的名存实亡的湿法窑产能以外,其PC窑产能利用率均介于73%~83%之间。因为实际上其水泥产量中97%都是PC窑生产的,湿法厂水泥仅占3%而已。多数湿法厂只是处于“备用”状态。
可以看出,因国内外各种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变化,2015年其水泥产量锐减了10%。各方面的预测表明,今后3年之内其需求量仍将徘徊在6200万吨左右。加之资金紧缺,因而3年内其新增水泥项目的可能性不大。
2.6 印度
众所周知,印度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较强劲的上升期,2015年印度水泥产量为2.9亿吨,产能利用率77.5%,产业集中度很高,前10家占总产能62.8%,前20家则占82.8%。最大的4家水泥公司,Ultra tech Cement、Jaypee Cement、Ambuja (Holcim)和ACC(Holcim)占总产能43.1%。全国共计有近50家水泥公司,210家水泥厂。据印度政府有关部门预测,2019~2020年间其水泥需求将达4.15亿吨,产能为460亿吨,利用率为90%;2030年水泥产能将达8.5亿吨,2050年13.5亿吨,颇具雄心和信心。不仅在产量上要有较大增长,在水泥技术装备和节能减排环保等方面都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例如近年新建的12000tpd 生产线的熟料热耗为726kcal/kg,水泥综合电耗为78kWh/t,据说以后所有新建的水泥项目都要达到这样的指标。亦即在今后4年中水泥产能将新增近1亿吨,相当于5000~6000tpd生产线要新建50~60条,平均每年新建13~15条。印度至今还没有上规模的成套水泥装备制造厂,现代化的水泥生产线大都青睐由欧洲进口(也有很少数采用中国成套装备的)。如果这1亿吨产能都由欧洲设计并提供主机装备(EP),印度企业进行土建设计与施工及设备安装(C),总投资约须180亿美元;如果全部采用中国企业总承包EPC的方式,则总投资将可节省20%~25%,建厂期将缩短1年或更多,而且项目的环保和技经指标等并不逊于欧洲的。无疑,从技术和经济方面考量,这对中印双方都是颇具吸引力和潜力的合作领域。目前主要的关键在于双方水泥界的相互了解交流不畅,有些历史性的误解与偏见有待双方努力相互消释。或许我们需要真诚地从中印两国在历史、文化、人文、风土、人情等领域多做一些相互学习、相互认同的工作,为广泛开展技术与商业方面的合作创造条件。
2.7 埃及
埃及是非洲的水泥大国,2012年国内形势渐趋稳定以后,水泥需求逐年上升,使其原有的8200万吨的产能利用率2015年恢复到了64.6%,水泥产量5300万吨。我国中材成都院Sinoma CDI经历了多年的跟踪服务与合作谈判,2016年6月终于和埃方签订了6×6000tpd生产线的EPC总承包工程合同,合计产能为1500万吨。预计今后3~5年内,其总产能将达9500万吨左右。即使水泥需求继续上升,其已有的这些产能也足以满足要求。因而对更多新厂的建设和老厂的改扩建工程将会暂停一段时间,先把这6条新生产线建成再说。唯一正在全行业兴起的是水泥厂由烧天然气和重油改成全部烧煤的技术改造工程,这是政府政策规定的,原计划是2016年完成,如果没有变动的话应该已趋于尾声了。现在对埃及的主要工作就是保障新签6条生产线的履约与工程进度,做好各项技术服务,在埃及创出中国的名牌和品牌。
2.8 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是非洲新兴的人口与经济大国,也是水泥大国。2011年至今水泥消费量的年增长率为8%,2015年水泥产量达2150万吨,产能却高达3870万吨,利用率56%。全国有4家水泥公司,11家水泥厂。最大的公司是总部设在尼日利亚的Dangote Cement Co.,该公司现已拥有近6500万吨的水泥产能(含在建和已签约的),其中绝大部分均位于非洲各国。其经营策略是,以尼日利亚为大本营,在资源、能源、交通等条件适于建厂的一些非洲国家分别建厂,然后将一部分水泥出口到其他没有水泥厂的非洲各国去。因而其目标市场很明确,首先是整个非洲。从长远来看,非洲是一个待开拓的潜在市场,对水泥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因而我国加强与Dangote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十分重要。事实上,2014~2015年间我国有些企业,特别是中材国际南京院(Sinoma NDI)已与Dangote签订了10多个EPC项目,奠定了双方继续深入合作的坚实基础。当前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把这些项目做好服务好,实现互利共赢,才能有更大的合作与发展。
2.9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现在是中东地区唯一的水泥产能利用率仍处于90%以上的国家,虽然其水泥产能6170万吨,13家水泥厂,产量却达6000万吨,表明其水泥需求旺盛。而其邻国阿联酋和约旦等却已显产能过剩,利用率低到41%~48%,靠增加水泥出口来改善经营。沙特正是水泥出口目的地之一。科威特的水泥供求情况则较正常稳定,2015年产能6300万吨,利用率71.4%。因而总体上,中东地区水泥供求已接近平衡稳定,今后3~5年内的商机不会太多。
2.10 土耳其
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之间,是除中国和印度以外水泥产能超过1亿吨的世界第三位的国家,也是水泥出口一贯名列世界前茅的国家。2015年产能1.08亿吨,全国有19家水泥公司,49家水泥厂,20家粉磨站,前5家公司的产量集中度达46.8%,水泥产量8200万吨,出口水泥1000万吨,出口熟料250万吨,产能利用率76.6%。按照土耳其经济发展形势以及正拟进行的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之需,预计近3年内将有显著的提升,水泥产能和产量将分别达到1.35亿吨和9000万吨,水泥和熟料出口合计3750万吨,淘汰一些落后产能后,实际有效产能约1.25亿吨,利用率72%,处于较理想状态。
由此可知,土耳其在未来3年内将新建和改扩建1700万吨的新增水泥产能,如果上述计划能如期实施的话,这对中国企业将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这里还有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两个位于北非彼此相邻的国家。大家知道,非洲是世界仅剩的一大片水泥需求将大幅增长的潜在市场,相对于已经开始起步的北非来说,南部和中部非洲的发展空间与潜力更大。这两个国家现在所谋划的正是着眼于此。它们都是近年相继从水泥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的,在出口水泥价格每吨高达100多美元的驱动下,有意向充分发挥其水泥工业基础设施齐备,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扩大产能增加水泥出口,开拓非洲南部和中部市场之势。摩洛哥还有海运的便利。因为潜在市场的容量很大,近中期内不会与Dangote发生矛盾。估计在今后3~5年内,这两个国家每年都可能会新增1~2条水泥生产线,我国的EPC工程总承包将是颇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
另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欧洲许多国家的基础建设似乎已趋于“饱和”,加之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滞缓,近期对水泥的需求有减无增,几乎没有商机。南美的巴西和墨西哥也是传统的水泥大国,但因国内时局影响,经济增长遇阻,水泥需求疲软,近期商机不多。南非基本上也是处于这种境况。位于西亚的独联体(CIS)诸国和蒙古等,前几年都新建了几个水泥厂,水泥产能已显饱和甚至过剩。但是在“一带一路”经济圈的范围内也可能还会有一些中小国家,例如缅甸、尼泊尔、马来西亚、安哥拉、莫桑比克、巴布亚新几内亚、阿根廷、哥伦比亚等,或会有新建1~2座现代水泥厂的需求,这就有赖我们的搜索跟踪与机缘了。
应该指出,除了成套水泥生产线以外,我国的水泥窑余热发电以及协同处置废弃物的成套技术装备的国际化合作,对于诸多水泥工业较发达、缺煤缺电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新兴国家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这些项目正是它们现今所需要的。余热发电和协同利废工程较单一,涉及面少,施工期短,风险可控度高;加之我国在这两项成套技术装备方面与国际竞争厂商相比优势较明显,利润可以不再那么薄,因而其经济效益会比成套水泥生产线项目的好一些。这方面的商机和市场开拓也是很有潜力的,我国已有实力可以分享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希望抓紧实施。
3.世界主要水泥生产国家(地区)的产能利用率和熟料系数
笔者从世界五大洲选取了48个有代表性的主要水泥生产国家(地区),其2014~2015年的年均水泥总产能和消费量均达其全球总量的几近90%,样本的质量和数量具有充分的可信度和代表性。各国的水泥产能利用率及其熟料系数,如表1所列。
分析表1的数据得知,其中水泥产能利用率低于60%的有法、意、西、澳、阿联酋等12个国家,占总数48的25%;介于60%~69%的有匈、捷、奥、俄、阿根廷、南非、埃及、韩、泰、中国等16个国家,占总数的34%;介于70%~79%的有德、印度、美、巴西、伊朗、土耳其等12个国家,占总数的25%;介于80%~89%的有巴基斯坦、印尼、哥伦比亚、菲律宾等4个国家,占总数的8%;高于90%的有英、日、沙特、阿尔及利亚等4个国家,占总数的8%。一般情况下,利用率高的其商机较多。全球总的情况是,利用率在70%以上的占40%,70%以下的占60%。
至于熟料系数,小于0.60的仅有中国和巴西2个国家,占总数48的4.2%;介于0.60~0.69的有德、土耳其、智利等5个国家,占总数的10.5%;介于0.70~0.79的有法、俄、澳、墨、沙特、尼日利亚、日、泰、越、印度等30个国家,占总数的62.5%;介于0.80~0.89的有美、英、日、埃及、阿联酋等9个国家,占总数的18.7%;高达0.91的仅有中国台湾,占总数的2%;最后高达0.96的仅有埃塞俄比亚1个国家,占总数的2.0%;因为有些非洲国家根本就没有合格的混合材(矿渣和粉煤灰),只能生产42.5等级的纯波特兰水泥。所以这些非洲国家就不能生产32.5水泥。
可以看出,与10年、20年前比较,现今世界水泥工业有两个普遍的变化趋势:第一是其产能利用率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平均约从75%以上降为70%以下,表明全球水泥总体趋于供应较富余。有些国家虽然产能利用率较长期处于65%左右,例如欧洲各国,但并未发生我国这样的恶性竞争的情况。这里是否也有另一种新常态的存在,值得我们关注。第二是熟料系数都在降低之中,即水泥中的混合材掺入量上升,深加工的混合材替代部分熟料,降低水泥的单位碳排放量,少用波特兰水泥,多用混合水泥(32.5和42.5 Blended Cement)已成一个趋向和潮流。
自2005年以来,我国成套水泥技术装备开始“走出去”从事国际化技术商贸合作,以EPC项目总承包的模式进入国际市场,至今已建成投产的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近200条生产线,水泥产能约3亿吨,占同期国际新建项目总产能的40%以上。但所获得净利润却只有其总额的4%~5%。
因为我们早期“走出去”的都局限于低中端市场。最近三年已签约的国际水泥项目约有50项,水泥产能近1亿吨,环保与技术指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体现了两大转型提升趋势。首先是要挺进国际高端市场,其次不仅是帮人家建水泥厂,而是到国外去投资生产经营我们自己独资或合资的水泥厂。我国有些大型水泥集团已经先走了一步,正在这方面积累总结经验教训。实践出真知,祝愿我国水泥工业在新一轮更高端的国际产能合作转型提升的征途上不断取得更多更好的业绩,达到提高经济效益,挺进高端市场,创建中国品牌的目标。
来源: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