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一季度GDP增速再创新低,但中国经济增长仍在合理范围内。与宏观层面略显黯淡不同的是,区域经济亮点频现。加强区域合作、加快改革创新、加大开放力度,使得新的增长点不断涌出。专家指出,在不出台短期强刺激政策的情况下,区域经济活跃展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加强区域合作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今年区域经济的最大热点之一。国家领导人明确指出,要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努力实现一体化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出台,初衷可能是承接首都功能疏解、缓解京津城市压力,但对提振区域经济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秘书长张学良指出,在中国三大经济圈中,环渤海区域的发展是最不均衡的。京津冀作为环渤海的龙头,理应在一体化发展上起到示范作用。
虽然正式规划尚未出台,但在部分投资者炒作下,河北一些城市的房价近期上涨逾10%。事实上,相比房价,京津冀更应该同步的是人均GDP和收入。统计显示,2013年天津人均GDP超过10万元,北京9.2万元,而河北尚不足4万元。
张学良表示,长期以来北京的发展没有给周边经济带来“溢出效应”,新的规划将着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逐步改变这一局面。目前,包括京张联合申办冬奥、首都第二机场等大型工程已经启动,深度合作下的区域经济将迎来全新机遇。
除了京津冀外,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关中—天水经济区等跨区域合作也在积极推进中。打破行政分割、建立统一市场,已成大势所趋,这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加快改革创新 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包括京津冀在内,整个东部沿海地区都处在改革创新的大潮中。去年挂牌的上海自贸区,无疑是这场大潮中的一面旗帜。
记者采访获悉,今年一季度,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完成经营总收入3400亿元,同比增长10.5%。完成工商税收164亿元,同比增长32%。
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公司副总裁王毅东说,虽然自贸区没有税收等政策优惠,但制度创新带来的红利更大。比如,海关实施的“先进区、后报关”改革,可以让货物通关时间由原先三个工作日缩短到一个工作日,大大减少集装箱滞留港区的成本。
在实践中,一单从上海洋山港转运到外高桥(600648,股吧)的货物,不仅运送时间节省一半,单车运输成本也节省200多元。
更可喜的是,上海自贸区的一些做法,已在区外逐步推广开来。比如,上海黄浦区借鉴自贸区经验,率先推出首个行政区域版“负面清单”,将行政审批时间缩短70%到80%。自贸区的工商登记改革在全国铺开,随着准入门槛降低,今年3月份浙江省新注册各类企业2.4万户,同比增幅高达55.5%。
加大开放力度 打通内陆发展瓶颈
“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这是业界的普遍共识。相比东部,中西部拥有更多的土地资源和更低的劳动力成本,缺点是开放度不够高,人才和物流条件相对不足。
在新一轮发展中,这一劣势正在得到改变。安徽省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依托后者建设的“合芜蚌人才特区”,吸引了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前来创业。
在这些国家战略带动下。今年一季度,安徽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位居全国第一位。
相比安徽这样的中部地区,西部省份的地理劣势更为明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提出,使得昔日的内陆腹地逐步变成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目前,包括重庆、成都和西安等西部城市,已陆续开行直通欧洲的国际铁路班列。运输成本降低,吸引了大批外向型企业落户。鉴于需求增加,重庆市近期表示,今年“渝新欧”铁路计划开行班列114趟,超过前3年的总和。
信息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