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外需拉动经济增长因素的减弱,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传统产业遭遇严重挑战,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材工业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影响是否被削弱?
随着中国进入改革的攻坚期与深水区,我们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紧迫而严峻,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系列战略部署,这对建材行业未来的发展与今年的走势有怎样的影响?
去年以来,雾霾天气持续加重,社会舆论不断发酵,政府与社会对五大产能过剩行业继续施压,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呼声日益高涨,拥有水泥、玻璃两大过剩产业的建材行业,面对的究竟是困境还是机遇?
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作为行业的引领者与服务者,中国建材联合会应该有怎样的为与不为?
这既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更是联合会工作的重点。
自身发展和跨领域发展并举:建材工业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不但没削弱反而不断增强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快变稳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一些传统产业集群日益衰落,一些新兴主导产业集群快速成长。这是否会影响到建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记者的这个疑问,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总体来讲,建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在增强。”他说,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对传统的建筑材料来说,它的作用很大。对GDP的拉动,各个行业不是平均的。如果GDP增长值为7.5%,那么建材工业增加值可能就达到12%~13%。比如2012年GDP增长值为7.8%,建材工业增加值就达到14%;2013年GDP增长值为7.7%,建材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6%。同是工业系统,国家发展经济的结构决定了需要基础性的、刚性需求的和提高生活需求的是现阶段发展的重点,因此,像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需求比重占得比较大。在国民经济中,从增长就能看出建材行业的地位,进入平稳增长期后,总体经济增长减速,但建材行业去年主营业务增长了16%,利润增长了20%,在我国工业系统中属增长良好势头者,建材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7.2%。这正说明了建材工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第二,建材是一个综合性、跨多个产业的行业,除了传统建材以外还有新型建材、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工业。新材料和新兴产业尽管规模不大,但是它的应用进入了航天、航空等国防建设领域,进入了电子通讯领域,进入了交通汽车领域,进入了节能环保产业等。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传统材料通过技术、工艺变化和复合,功能发生了变化,就延伸到了其他领域,成为新兴产业。所以建材行业跨度大、领域多,而且很多产品都不是最终产品,而是原材料和半成品,说明它成为最终产品潜力还很大。例如新兴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不但领域宽,而且跨度大,具有渗透性,可变化、可延伸。一个产业的跨度大就意味着它在国家建设中覆盖的面大,作用大,国家建设就离不开它。
第三,除了新型材料新兴产业外,传统建材行业的技术进步作用也不可小看。现在有一批先进的水泥企业,已经在“吃”废渣、“吃”垃圾,成为现代城市的“净化器”,把垃圾作为能源,还能治理环境,一举两得,这就是循环经济。随着社会的技术进步,传统建材行业也正在改变和已经改变作为和形象,由一种功能变为两种功能、三种功能,以前是水泥必须用石灰石才能生产产品,现在可以“吃”混合材、“吃”煤矸石、“吃”工业废渣替代燃料,既节省原煤,也节省代替了很多资源,从而支援了国家建设。现在,排放技术也得到了提高,不但不排放粉尘,不污染环境,同时还能焚烧垃圾,处理污泥,甚至化解二英。
第四,建材工业原有的技术和功能以及作用和形象已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已经由单功能变为多功能,不仅节省资源能源,而且为改变与美化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和降低建筑劳动强度作出多方面的贡献。例如,房屋的多功能合一、多种材料合体,以前房屋的墙壁需要一层层贴起来,搞得很厚,相互不连接,现在是像一件多功能的衣服连体在一起,隔音、承重、保温、抗震、防火、防水、防污染,多重功能都汇集在了墙体材料中。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建材工业也不断地发展与提高,在推进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社会进步在推动我们,我们也在推动社会进步。
“四个更加”:为建材行业发展给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这对建材行业的发展将带来什么影响?2014年,建材行业将把发展的重心放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乔龙德用“四个更加”进行了概括。
其一,更加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
在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GDP不再是衡量发展的主要标志和目标之后,新的固定资产投资会减缓,或者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会调整,存量资产的挖掘与效能将加大力度,作为行业协会,怎样引导固定资产投向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这就是要以更大力度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
乔龙德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过去一般性引导与要求,转向了转折性的、根本性的变化,对政策的支撑点和发展的概念、定义、机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导向,就是GDP不再是衡量国家和地方发展的标志和目标,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将不再以GDP为首要标准。大家的共同追求将由过去注重固定资产投资的速度,变为注重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比例和优化。总体上来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减弱,或者固定资产结构会有大的调整。
从建材行业来说,就是要以更大的力度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更加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首先要引导好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向,要更多地引导投向新兴产业和新型材料产业,即要以更大的力度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说,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两个二代”研发、加快兼并重组,一直是这两年行业在做的重点工作,但是仅在行业里要求遏制传统产能、发展新兴产业,还起不了决定性作用,因为关键在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不转变,转变发展方式就艰难。
而三中全会以后,整个社会开始重视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对“三个加快”有了实质性推动的外部条件。
其二,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使资源配置更具效能效率。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私人资本和各种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乔龙德认为,三中全会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作用的理论和机制的形成,决定了建材产业组织结构、产业所有制结构和产业资本的组合方式将发生变化。行业和企业集团国进国退、民进民退的股份改革和重组兼并将是行业发展与改革的重点。因此必须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发挥不同资源的优势与效率。
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作用,这给大家一个信号,就是建材行业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与资本组合方式,将要有很大的调整。国有企业可以吸收民营资本,也可以进入民营企业,民营资本也可以进入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推进将使国营与民营互相有促有进,互相发挥优势。这种格局形成以后,带来的结果就是组织结构会有大的变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参股,加上部分职工持股、个人持股,组织结构、股份结构、投资结构,都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将对建材行业的优势互补、兼并重组、横向联合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产业结构的布局、编制规划的思路将有新的启迪。
行业的兼并重组走到现在推进起来已经有一定的难度,而混合所有制的出现,以及带来的组织结构的调整,将使充分竞争性的建材行业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和资产结构发生变化。资本重组以后可能打破长期形成的经营体制格局和所有制格局,资产打破单一所有制限制,打破所在地限制,打破大小格局限制,以市场配置为前提,焕发新一轮的改革。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和引导建材行业的改革,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使现有的资本发挥更大的效益。
其三,更加严格地控制新增产能和更加自觉地化解过剩产能。
随着中央对产能过剩采取的措施和国发4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控制传统产业过剩、化解产能、推进结构优化和存量优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就要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控制新增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
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行业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工作,联合会制定了化解产能过剩的实施方案。最近工信部也发布了“化解两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的工作方案”,其中,到2017年年底,将再淘汰水泥产能3亿吨、平板玻璃产能3300万重量箱。
对于控制新增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的问题,乔龙德进一步亮出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国家点出了五大产能过剩产业,建材占了两个。虽然我们在处理产能过剩中面临的困难比较多,难度也很大。但是要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将水泥和玻璃列入控制之中,反映了中央和国务院对这两个产业的关注和关心。水泥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民经济离不开水泥;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和新兴领域的重要材料。这两个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得到了国家关注,就过剩产业来说,全国比比皆是,说明了国家关心这两个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
第二个观点,水泥审批权的下放,不是一种简单的审批权力转移下放,而是一种机制的改革。不仅是国家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审批权的问题,更应看作是一种对审批制度的改革,是改革审批制度的弊端,而不是下放权力。同时强调加强地方政府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职责,强调追究制度,因此应看作一种更有制约与调控能力的改革。首先,在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以后,GDP不再是主要的考核标准,所以地方的投资审批也更理智;其次,审批权下放以后,将有行政检查、行政督促跟上,将来形成新增产能造成损失,会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同时审批将涉及到土地、银行、税收、环保等多个环节,这种互相制约的机制如果形成,即使开始会有问题,但是随着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将更加有利于控制新增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
其四,更加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感和更有责任及担当意识。
三中全会指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来得比预料得更早、更快,来势更猛。以水泥为例,能耗标准达标和空气污染达标都马上开始实施,一批工厂将被关停,所以制定政策,加快推进,迫在眉睫。这就更加增强了节能减排的紧迫感,深感要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感。
以前是搞环保的关心环保,现在是全国人民都关心环保,全国人民都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人人痛骂雾霾。河北省关掉了一大批企业,北京市要把水泥窑清理出去,所以建材企业如果大气污染排放不达标,地方上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叫你停就停,叫你撤就撤,叫你关就关,非常严格。所以要引导企业在环保问题上加快步伐,增加紧迫性,要以更加紧迫的行动来推进节能减排。
乔龙德总结说,“两个二代”的研究、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兼并重组、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等一系列工作,我们之前一直在做。现在有了中央和国家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在思考谋划相关措施和工作力度方面,应该有所调整,加大力度。
“三条红线”:是建材行业要守住的底线
谈到今年建材行业发展中应该注意和规避的问题,乔龙德归纳出不能碰触的“三条红线”。
红线一:自律与协调必须坚持,但不能违背反垄断法。
每个行业都要提倡自律和协调,自律和协调仍然要坚持,但是不能违背反垄断法。反垄断法是根红线,不能去碰,碰了以后破坏了协调的初衷,歪曲了协调的内涵。自律和协调是正确的,但是行业垄断就是错误的,这条红线是不能碰的,这是行业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红线二:水泥、玻璃是产能过剩的产业,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再违规新建就碰了底线。
控制水泥、玻璃行业的产能过剩,特别是严格控制新建产能,这是要守住的一条底线。以前存在着一边控制一边还在增加的现象。但是发展到现在,面对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中央和国务院已经明确提出了控制新增产能和化解产能过剩的目标与举措。所以这个底线就是不再新建,不能再增加重复的、同类水平的产能,否则将有追究责任之可能。
红线三:节能减排要为减轻雾霾守住底线,总排放量在产量增加的前提下只能减少不能增加。
水泥行业是我国仅次于火电厂、机动车的第三大氮氧化物排放源。去年12月27日,环保部发布了被称为“史上最严标准”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标准重点提高了颗粒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要求。氮氧化物排放限值由800毫克每立方米下降到400毫克每立方米。新建企业自今年3月1日起执行新标准,现有企业的过渡期到2015年7月1日。
乔龙德进一步强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快组织达标工作,否则新的标准一旦实施,如果排放达标这条底线守不住,可能要列入被关掉的行列。
“二三四二二”:改革是今年重点工作的“帅”
目前,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联合会等协会组织首先面临着社会组织与政府脱钩的新形势下自身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同时,也面临着建材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新任务下如何引领行业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
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改革仍将是联合会系统今年重点工作的“帅”。谈到具体要开展的工作,乔龙德将其提炼为“二三四二二”,即“两个继续”、“三个加快”、“四项改革”、“两项突破”、“两个提高”。
“两个继续”:继续遏制新增产能,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继续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优化存量,提高经济运行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个加快”: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改观规模小、品种少的现状;加快推进“两个二代”技术装备研发进程,达到阶段性目标,在重大核心技术研发上有所突破;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步伐,促进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四项改革”:推进联合会系统事业单位向企业化体制改革;推进协会组织与运行方式向联合体与市场化改革;推进联合会本部职能调整与机构适应市场化的改革;推进联合会系统企业化改革,推动经营体制、创收机制的改革,推动股份制、混合经济的发展,探索职工持股的股份制改革。
“两个突破”:突破建材行业节能减排的技术瓶颈和政策瓶颈;突破联合会系统管理制度的创新,改变现有管理体制,实现企业化运行与管理。
“两个提高”:努力提高联合会系统引领、协调服务行业的能力,尤其在行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节能减排、经济运行等宏观层面作出适时的引导与指导,继续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努力提高联合会自身的创收能力,以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着手,创新管理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提高联合会系统的经济实力。
此外,乔龙德向记者透露,召开行业科技大会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科技大会上,将要制定出建材行业实现超越引领、创新提升的科技创新目标,目的是要带动全行业的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同时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建立科技创新联盟,把分散的科技创新资源用市场机制连接和组织起来,利益共享,科技大会要定出创新目标和攻坚目标。“这是今年要做的一件大事。”乔龙德最后强调。
“今年,建材行业的所有工作都要以改革总揽,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遏制化解新增产能、加快新兴产业和节能减排,每项重点工作中都包含着机制、政策的创新,包括着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改革,因此改革是重中之重的‘帅’。联合会系统的工作重点还是改革。机构要调整,同类型的要合并,随着形势的变化,有些部门要新增,节能减排、新兴产业要设立专人和机构。”乔龙德说。企业化管理,创立制度,2014年联合会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国内经济形势,乔龙德详细分析了建材行业的形势和发展及他的筹划与打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作为建材行业协会的最高领导者,他的心里既要装着全行业的大事小情,又要带着协会走出具有自己独到特色的发展之路,这需要他站在行业的最高峰,胸怀全国,放眼世界;需要他具有敏锐的眼光、灵活的思维、独到的观察、深度的思考;需要他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需要他既超前,又务实。无疑,这些乔龙德都做到了,但是他说一切都才起步,工作很多,很累。
我们期盼着,当行业走上更加科学健康的发展之路,当协会更加高效而具执行力地运转起来之时,我们能够看到这位一手打造它的幕后设计者和前线冲锋者的轻松的笑脸。
信息来源:中国建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