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水泥产业一直以来供给严重过剩,宛如推着巨石上山的老者,迈出的每一个脚印都十分沉重,却依旧无法攀登封顶。而如今,水泥产业似乎变身少年甩开包袱大跨步成功吸金,这与去产能的推进与水泥企业集中化的发展脱不开关系。
去产能的不断推进
日前,中国水泥协会发布了《水泥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为化解水泥产业产能过剩,要继续淘汰过剩熟料产能4亿吨。
而自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2010〕7号》以来,水泥行业已经走上去产能这条道路七年了。七年间,全国淘汰的水泥落后产能总量达7.75亿吨。仅2012年,一年就淘汰了2.7亿吨。自2013后,产能淘汰便进入了放缓阶段。
在政策的引导下,水泥行业中去产能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是净增的产能依旧十分庞大。七年来,水泥净增产能高达18.6亿吨,是完成淘汰落后产能总量的2.4倍。此次规划的提出,将会推进去产能的进一步实施,为水泥行业减压。
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
《规划》中还提到了,要着力推动兼并重组减少企业数量,推进形成一批大型集团企业。其实,随着水泥行业去产能政策的推行,水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的加强将成为一大趋势。
因为运输成本、材料购买等多种原因,各类水泥企业分布在中国大大小小各个省市,水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一直都很低。但是自去产能的政策推行以来,水泥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开始不断上升。
如上图所示,全国前十大水泥企业市场集中度在10年间已有15%上升到了36%。在14年,前五家水泥企业合计水泥销量占全国水泥总销量的27%,其中中国建材与海螺水泥销量合计达4.53亿吨,占了 18.3%的比重,而其他企业基本在3%以下。
虽然集中度已经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未来依旧有很大的空间。水泥的生产需要经过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磨粉与包装等多个步骤,虽然在水泥市场的集中度现在还略低,但是熟料产能的集中度已经达到了52%,高出水泥市场集中度16个百分点。
这说明熟料产能和水泥产能的配套还有待提高。形成兼顾从制备到煅烧再到磨粉的集团化企业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来源:香港财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