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三五”水泥产业政策评估
“十三五”期间,水泥行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通过严禁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行错峰生产、推进联合重组和严肃减量置换,压减了一部分过剩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政策法规,实现了行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增效益。
尤其是错峰生产和减量置换两大政策,起到了助推行业稳增长增效益的作用。
(一)错峰生产政策红利显著
协会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和生态环境部推行的水泥错峰生产政策,行业全局性思维突显。“十三五”期间水泥企业在保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通过停窑限产调节市场需求供给关系,形成了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双丰收的局面。一是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每年压减4亿余吨熟料产量。二是促进行业效益持续稳增长,2019年水泥产能下降,但行业利润是2016年的三倍多。三是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作贡献。四是有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行业效益转好,企业有条件加大在环境保护、现代物流、智能化建设、科技创新、强链补链方面的投资。
错峰生产的政策红利保障了水泥行业“内循环经济”体系的畅通。水泥错峰生产从政府政策引导、企业经济效益、环境保护责任、市场竞争秩序,行业协会作用等方面实现了多赢,是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因业施策的创新成果。
(二)减量置换政策起到了有效遏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双重作用
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和完善的产能置换政策,形成了水泥建设项目减量置换机制,并配套实施了年度产能清单制度和跨省置换听证会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勤勉尽责,从严审核,强化监管,行业协会加强沟通协调、宣传监督,广大企业形成共识认真落实,坚决禁止新增产能。一是在产能严重过剩情况下,给配套先进工艺和高水平装备的新建项目留出长远发展空间,使企业自主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促进了技术进步、优胜劣汰和产能布局优化;二是依法依规妥善处理了部分在建违规项目的历史遗留问题;三是有效遏制新增产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序引导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配置。
“十三五”期间,一方面,水泥行业取得了较好成绩,效益好转,销售利润率高于工业平均水平,利润总额稳增长。但另一方面,中国水泥行业正处于转型期,总体上产能严重过剩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南北市场需求依然差异较大,要想全面完成国办发〔2016〕34号文件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还有相当难度,“十四五”期间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十四五”期间水泥产业政策走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彰显,体现到行业发展上来,极为重要的实践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产业政策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产业政策的引导对深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着决定性作用。“十四五”期间水泥行业要坚持产业政策引导,坚持推进行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工作,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水泥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水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推进水泥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行业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行动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在行业发展谋篇布局上的集中体现,对水泥行业永葆生机活力、加快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深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依法治理行业、加强行业自律的内在要求,下一步将在法律治理、标准治理、政策治理、规划治理、职工治理、文化治理六个方面统筹推进。
(二)错峰生产常态化
鉴于去产能是长期任务,污染防治是持久战,水泥错峰生产应当常态化。各地水泥产能利用率水平和环境容量约束条件不同,错峰生产也应当区域差异化。下一步,将推动全国水泥错峰生产地域和时间常态化,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包括利用电石渣、承担民生供暖和协同处置任务的都应进行错峰生产,各地在采暖期、春节期间、酷暑伏天、雨季、重大活动和重污染天气结合实际开展错峰生产。
(三)减量置换政策从严
根据“十三五”期间产能置换执行情况,考虑到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要想真正实现减量,有必要加大减量置换比例,从1:1.25提高到1:1.5,取消迁建项目等量置换的优惠。国家规定的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应加大减量力度置换比例提高到1:2。今后违反错峰生产规定和停产3年以上的僵尸产能均不得用于产能置换。对于水泥企业和磷化工企业联合在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安徽五省新建利用磷石膏生产水泥项目,给予产能等量置换的优惠政策。将进一步有序跨省置换,加大跨省置换的减量比例到1:2,减轻跨省置换给建设项目所在地带来的新增产能压力。
(四)建立市场化去产能机制,设立结构调整基金创新试点
目前行业效益稳增长主要是得益于产业政策红利、大企业市场主导和协会的协调服务作用。因此,利用现阶段市场需求稳定,企业效益尚好的时机,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建立市场化去产能机制,设立结构调整专项基金创新试点是当务之急。下一步还将加快水泥粉磨站企业市场整合、加大淘汰落后力度。
(五)推动水泥行业数字化智能化
培育行业信息化供应商,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形成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使用场景;打造水泥行业数字化矿山和数字化工厂,培育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示范项目。探索建设水泥企业商用密码支撑体系。
(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支持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垃圾焚烧飞灰等危废、磷石膏等大宗废弃物技术改造项目,进一步提高生物质燃料、替代原燃料使用比例。
(七)加大特种水泥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应用
鼓励核电水泥、海工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等特种水泥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应用。
“十四五”期间中国水泥协会将继续以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做好产业政策制修订工作,加强政策贯彻执行力度,积极协调反馈。我们坚信,有好的产业政策引导,有企业家精神的弘扬,有行业协会的担当作为,“十四五”水泥行业将共享改革的红利和成果。
来源: 中国水泥协会